日期:2025-10-19 04:41:55
没料到的是,最先开的口儿的不是美国,而是加拿大。原本按部就班地跟着白宫的步调,一起对中国电动车挥出了关税大棒的加拿大,现在却悄悄地按下了刹车。
中方一句“你取消,我也取消”,让原本紧绷的贸易战突然多了几分温和的氛围。那边美国还在持续提高关税,这边中加却有望实现和解。
美国还在摆出一副高傲的模样,可它那孤单的心情已经藏不住了。要是中加关系真的缓了下来,下一轮被推上风口浪尖的,又会轮到谁呢?
风向变了
起初,加拿大跟着美国的节奏走,但忽然间宣布对中国电动车一刀切,直接加了百分之百的“惩罚性”关税。,这可不是虚晃一枪的象征性动作,而是真正的贸易壁垒。
听上去冠冕堂皇的话,说是为了“保护本国制造业”跟“国家安全”,但实际上谁都清楚,这其实是美国在背后谋划的一环,加拿大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。
中国的反应也算得上雷厉风行啦,既然你们加了关税,我可也不示弱。于是,加拿大的农产品就成了我们的反击目标。中国对加拿大的油菜籽、粕类和相关产品也都加征了最高100%的关税。
油菜籽的主要产地萨斯喀彻温省这次真是伤得不轻啊,数据显示,今年八月份对华出口额比去年同期猛跌了76%。这还没算上其他受影响的行业,比如猪肉和谷物,就是受打击的范围更广了。
加拿大国内的情绪也开始动摇了,地方政府忍不住纷纷写信给联邦政府,呼吁“别再跟美国死磕了”。
马尼托巴省省长给总理写信,直言这场关税战已经打击到自家人。萨斯喀彻温省也公开表达希望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。
不仅在政界里呼声变得激烈,老百姓的想法也在悄悄变化,最新的调查显示,只有44%的加拿大人还支持继续加征关税,比去年一下子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。
加拿大的“回头看”可不是一时冲动的短期算计,而更像是一种务实的清醒。就算在美国牵头的贸易战里,谁真正赚到钱?其实,中加之间的贸易,互惠互利的因素远远大于那些竞争。
把中国电动车挡在门外,好像弄来了本国农产品卖不出去,带来了本地产业的冷清。加拿大逐渐意识到,跟着美国搞贸易战,最后苦果可都自己吞了。
美国的孤岛
美国嘴上喊着“对等关税”,表面上讲是为了“公平竞争”,实际上却是走回了单边主义的老路。对中国、对欧盟、对日韩,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,美国几乎是“每次都加税”。
目前,美国对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货品都征收了关税,最低是10%,最高则达到40%,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缓冲空间。
这操作到底管用么?表面看似“赢得漂亮”,可实际上美国制造业可是苦得很。原材料价格不断升高,零件成本也跟着飙升,企业的利润被压得越来越紧,老百姓买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贵。
关税政策不仅没能让美国的制造业“返流”回来,反倒让全球供应链更紧张了。好多企业开始考虑搬离美国,找更稳妥的产业链条。
其余国家也没放松,大量国家逐步采用本币结算,试图绕开美元,打造各自的经济圈子。虽然美元的霸主地位还在,但已经不再是“唯一的硬通货”。
美国的关税措施,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挺尴尬的尴尬境地:一方面在国内造成通货膨胀,另一方面对外边则让国际关系变得更孤立。
再说,这套美国玩的把戏可不太好复制。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轻轻松松掀起贸易战,更不是每个经济体都靠得住美元这个底气。但挺搞笑的是,就连“盟友”加拿大也开始犹豫,到底要不要继续站在美国这边。
一旦中加两边达成“和好”,美国的对华关税策略就会显得特别孤立无援。要知道,美国搞的可不是“单挑比赛”,而是“联盟战”。少了一个盟友,风险就会多出一份。
对话的力量
相比中美之间那“针锋相对”的局面,这回中加的互动倒显得挺实在,挺有建设性的。中国驻加拿大的大使刚刚说了,中方愿意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一些问题。
要是加拿大那边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给撤了,中方也会采取“对等”措施,取消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关税。这样“你出手,我也回应”的做法,既算是表达了诚意,也算是一种策略。
中方不是一直让步,而是传递出了一个明白的信号:只要你愿意谈,中方就愿意倾听;只要你肯改变,中方就愿意配合。
这可不是什么软弱,而是一种老练的外交策略。谈话,也不代表让步,而是努力寻求一个“双赢”的解决办法。
加拿大的地方政府趁机出手。马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表态,已经为中加关系逐渐缓和打下了基础。
接下去,就看联邦政府是否愿意迈出这一步了,毕竟,一方面是实际的经济压力,另一方面是重新开启合作的可能性。这对加拿大来说,可不是什么“站队”,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。
而中方的战术也相当明确,既不主动找茬,但也绝不怕闹事,更关键的是,中国一直在强调“多边主义”这个原则。
在联合国的各种场合里,中方一贯明确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规则体系,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胁迫手段。
在这个环境下,中加之间的“沟通示范”实际上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借鉴:处理贸易争端,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,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,也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中加贸易战渐趋缓和,美方的处境也变得挺微妙。原本想靠联合其他国家来夹击中国,现在却发现“盟友散了”的情况出现了。
要是加拿大退出,美国的“关税联盟”就像少了个拼图似的。更关键的是,这一变动会引发一连串反应,其他国家或许也会重新考虑跟中国的关系,甚至会怀疑要不要继续跟着美国走下去。
中方一直挺沉稳的,既不慌不忙,也没有妥协的意思。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“跟美国走未必能得好处”,中国的应对策略显得更有底气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要是中加一谈成协议,美国不仅在经济合作方面少了个伙伴,还会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被边缘化,地位变得更加不稳定。
中国等的就是这一天,这并不单纯是关税战告一段落,更是一场战略布局的转变。当美国反应过来时,可能会发现,被放在“关税战”火力集中点上的,不是别人,正是它自己,成了“靶子”。
软件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