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10-19 05:10:32
“不要按压”的后来怎么样了?
想象一下,满街浓郁的榴莲香味,却没有一个游客愿意驻足。榴莲堆成了山,逐渐变软发臭。果农的脸上写满惆怅与懊悔,如同一个押错了赌注的庄家。
这可不是危言耸听。曾经的泰国,靠着廉价优质的水果吸引中国游客,商贩们乐得数钱到手软。特别是榴莲,每年泰国近一半的产量都进了中国人的购物车。可风水轮流,人心有底线,如今却变成了这样。
这一切的起因,竟然是那一块块写着“请勿按压,按了就要买”的中文标语。
有些商贩为何偏偏对中国游客有如此奇怪的敌意?他们的眼神仿佛认为,每一位来买水果的中国人都带着挑剔和刁钻,就差直接说“防小偷”了。
可事实是,中国游客压根儿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。挑水果,这不应该吗?买东西之前挑挑拣拣,确认质量,这是基本消费权利吧?哪怕售后的苹果公司都让用户试用产品,凭什么你们泰国小贩的榴莲碰一下就要买?
而且,事情可不仅限于水果摊。曾经火遍网络的泰国“水果西施”不也是这样一个故事?对泰国本地人笑脸相迎,对中国人则双手生钉价格,敢拍照不买单?抱歉,请绕道。
双标,多么讽刺。卖榴莲的商人,卖饮料的美人,甚至偶尔卖饭的街头大叔,对中国游客如是。这种操作,像一份不知道是谁删减重拍的电影:高潮的热烈之后,本应是平淡的口碑,却匆匆沦为自毁形象的闹剧。
有趣的是,当地甚至有人误当过“中国游客”,然后被坑得连连叹气。他们不是也意识到,这样的霸王行为正在一步步缩小自己的市场吗?
事实就是,市场不会为你的任性买单。
如今那些商贩终于发现了,中国游客真的说走就走,没有半点含糊。场景颇为滑稽:堆积如山的水果无人问津,价格一跌再跌,时间流逝,腐烂发臭。急了,他们赶忙撤掉了“请勿按压”的标语,换上比如“欢迎品鉴”“感谢购买”的字样。
但太迟。人家已经找到了别的出口——越南的芒果,菲律宾的香蕉,甚至海南的榴莲。对,还有海南,中国自产的热带水果,价格合理,品质不弱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供应链背后没有让人吃到羞辱的“附加值”。
这是一个含泪认错的过程吧。从满心欢喜的宰客,到内卷成弈时落子无回,中间不过短短数年。
可是你怪得了谁吗?消费者的爱,原本是有前提的。
尊重别人,才能尊重自己。而一旦摧毁了这种尊重,迎来的就是冷漠和离开。
商业世界如此,国际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软件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